新版網站入口
近日,浙江大學發布2023-2024年度院級聯合實驗室考評結果,由杭州華源前線能源設備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共同組建的規模化儲熱聯合實驗室以聯合實驗室為核心、以重大科研項目為支撐、以工程示范為落地載體,憑借卓越的研發成果、高效的合作模式,斬獲“院級考評優秀”榮譽,為校企協同創新樹立典范。
錨定 “雙碳” 目標,
構建 “產學研用” 融合體系
作為聚焦規模化儲熱領域的專業研發平臺,該聯合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始終以解決能源儲存領域關鍵技術難題、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為核心目標,依托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在能源科學、熱工控制等領域的頂尖科研實力,結合杭州華源前線在儲熱設備制造、工程應用方面的豐富經驗,構建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合作過程中,雙方打破校企壁壘,組建跨領域研發團隊,聚焦新型熱儲能技術的研發,推動壓縮空氣儲能、高溫儲能、二氧化碳儲能等領域的技術突破,服務國家“雙碳”戰略。
從技術攻關到工程落地,
斬獲科學技術特等獎
聯合實驗室第一階段啟動了“壓縮空氣儲能及規模化儲熱技術研究”課題,對規模化帶壓儲熱水罐、儲熱鹽罐、高溫熔鹽熱水換熱系統和梯級儲熱控制展開技術研究,攻克了多項行業痛點問題。研發成果“中溫儲熱300MW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發及工程示范”項目榮獲2025年度中國能建科學技術特等獎,成為校企合作的標桿成果。
湖北應城300MW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電站
山東泰安350MW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電站
甘肅酒泉300MW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電站
本項目系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關鍵技術—儲熱系統技術。該系統創新性的采用球形儲罐作為超大規模水儲熱系統的存儲容器,設置主動溫度補償系統、氮氣穩壓自平衡系統、內部專利布水結構、多點溫壓測量結構等,實現規模化高溫水蓄熱(蓄熱溫度可達200℃以上),儲放熱效率超99%,24小時溫降≤1℃。大幅提升水蓄熱技術儲能密度,該技術應用于湖北應城300MW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酒泉玉門300MW級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泰安350MW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等項目,并成功拓展至工業蒸汽、民用采暖等領域10個項目中使用,填補了國內外規模化高參數水蓄熱技術空白,并將該技術擴展應用到工礦企業及工商業采暖、工業蒸汽等領域,成為電極鍋爐蓄熱零碳供熱技術核心熱儲能裝備,為新能源消納和電網調峰提供核心支撐,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技術成果獲2項發明專利、6項其他知識產權,獲得《中國環保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中國能建2023年第二批新技術推廣目錄》《中能建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多項榮譽。
華源前線多維布局研發平臺,
織密產學研合作網絡
除與浙江大學的深度合作外,杭州華源前線還在研發平臺與合作網絡上持續發力。
華源前線建成低熔點寬溫域熔鹽中試平臺(入選國資委《中央企業中試驗證平臺對外開放服務目錄》)、浙江省蓄能與建筑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MW 級熔鹽電極加熱裝置開發研究平臺、球罐蓄熱儲能系統(規模化水蓄熱)開發研究平臺等研發試驗平臺,建有浙江省華源前線熱能設備省級企業研究院,覆蓋多類型、多規模儲能技術研發,為成果轉化提供堅實硬件支撐。
華源前線還與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高校院所構建產學研合作網絡,在產學研融合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不斷探索創新。
此次獲評浙江大學“院級考評優秀”榮譽,不僅是對聯合實驗室過往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校企協同創新模式的有力驗證。未來,華源前線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合作,聚焦新型儲熱技術研發、儲能系統升級等前沿方向,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與人才培養力度,力爭產出更多引領行業發展的創新成果,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貢獻更大力量。